乡土即世界,舟山渔民画展回溯海岛艺术精品
乡土即世界,舟山渔民画展回溯海岛艺术精品
乡土即世界,舟山渔民画展回溯海岛艺术精品潮(cháo)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玉涵
“这些画让我(wǒ)想到爱马仕的丝巾,要是能做成丝巾我会想买(mǎi)回家的。”
让(ràng)观众发出这样感慨的(de)(de)画作,不是油画或者水彩,而是舟山渔民画。在浙江展览馆三层的展厅里,大家沉浸在斑斓的色彩世界,这些来自海岛的艺术品,让人看到张扬自乡土的活力与现代性。
6月26日下午,“溯源与承流:舟山渔民画艺术1983-2024文献与作品展(zuòpǐnzhǎn)”在(zài)浙江展览馆开幕。展览以时间为序,梳理了(le)自1983年以来,舟山渔民画发展的四个阶段,并展示了各(gè)阶段的经典代表作。
20世纪50年代,由广大农民作为创作主体的“农民画(nóngmínhuà)”出现,是广大基层群众用特有(tèyǒu)的农民画语言来反映(fǎnyìng)现实生活(xiànshíshēnghuó)、表现新时代、新风尚的一种艺术形式。舟山渔民画正是农民画的一种,被誉为浙东版图上的海上艺术明珠。
20世纪80年代,全国涌现出了许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(de)农民画乡,舟山的渔民画就在这时的农民画运动(yùndòng)高潮之中诞生了。
舟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杨亚儿回顾,40多年前,舟山渔民画生根发芽,从描绘渔家生活的(de)速写开始,逐渐丰富,记录着舟山的渔家生活、乡村变迁(biànqiān)和(hé)社会(shèhuì)繁荣。夸张的造型和绚烂的色彩,洋溢着来自海洋的激情。
开幕式现场(摄/刘玉涵(liúyùhán))
展厅之中,观众们都被这种“海洋激情”所吸引,纷纷感叹:“他们的用色(yòngsè)太大胆了(le)。”但是这些丰富绚烂的色彩组合在一起,又(yòu)分外和谐,能够让人联想到奢侈品牌的丝巾,且丝毫不逊色。
1987年,嵊泗渔民画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,当时亲临现场的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现代(xiàndài)美术馆馆长马尔旦就大为赞赏,表示这是他(tā)此次中国(zhōngguó)之行所见到的最满意的作品。
舟山渔民(yúmín)画的(de)艺术语言具有独特的创造性,民间民俗、渔岛生活是渔民画的题材源泉。舟山渔民画的创作者从生活出发,将个体(gètǐ)、时代与(yǔ)海洋文化融为一体,呈现了新时代渔岛生活的变迁以及人与海洋和谐相处的想象。
在语言表现上,渔民画借鉴和(hé)传承了东西方民间艺术中的年画、布堆画、剪纸等各种艺术手法;在造型上,以中国传统艺术造型手法——平面的意象造型来表现对象。画家在和大海的交流中,提炼出海洋(hǎiyáng)色彩语系,海洋蓝(lán)、太阳红,奏响地域特色鲜明(xiānmíng)的海洋赞歌。
“舟山渔民画是乡土艺术的奇葩。”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(fù)主席兼秘书长王敏杰指出,这些独特的造型和(hé)色彩(sècǎi),表达了人民和大地之间深刻的关联。
展厅现场(xiànchǎng)(摄/刘玉涵)
嵊泗岛的(de)(de)采风给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主任王雪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他特意将一幅描绘“海神”的渔民画(huà)带回了自己的办公室。“渔民画在(zài)农民画群体中独树一帜,表现了中国民间绘画的现代性。”他强调(qiángdiào),渔民画是以人民性为中心的创作,渔民画的发展代表了农民画事业的蓬勃发展。
同时,王雪峰关心渔民画的(de)可持续性,思考农民画为(wèi)乡村建设、经济建设赋能的可能性。
“舟山(zhōushān)渔民画是当代民间艺术史上的现象级(jí)的存在,它的发展经验和艺术价值值得更多的人去关注(guānzhù)和学习。展望未来,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国家战略践行中(zhōng),相信在浙江、在舟山各级部门、各级资源的多方支持下,舟山渔民画将大有作为!”
第一阶段(dìyījiēduàn) 1983 诞生
朱松祥(zhūsōngxiáng)《大网头》62X155cm 1983年
戴君芬《绿岛》125X115cm 1983年(nián)
第二阶段 1984-1999 稳固、成熟(chéngshú)
董凯云《海姑娘》123X156cm 1987年(nián)
俞慧娣(yúhuìdì)《摇橹歌》118X168cm 1987年
姜声慧《梳妆(shūzhuāng)》 1988年
第三阶段(dìsānjiēduàn) 2000-2016 发展:产业化阶段
梁银娣(liángyíndì)《海岛石屋》58X58cm 2002年
宋敏芳 《中国(zhōngguó)旗袍》65X70cm 2009年
徐重芳(xúzhòngfāng)《渔家乐之二》114X66cm 2012年
第四阶段 2017至今(zhìjīn) 发展:乡村振兴阶段
郑红飞(zhènghóngfēi)《渔之歌》200x200cm 2019年
朱国安《船坞(chuánwù)》65x67cm 2020年
包凤佴《海潮涌(cháoyǒng)绿电生》112x123cm 2024年
俞舟波(yúzhōubō)《金色年华》180x182 2024年
王玲玲《休闲(xiūxián)的午后》65x68cm 2025年
潮(cháo)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玉涵
“这些画让我(wǒ)想到爱马仕的丝巾,要是能做成丝巾我会想买(mǎi)回家的。”
让(ràng)观众发出这样感慨的(de)(de)画作,不是油画或者水彩,而是舟山渔民画。在浙江展览馆三层的展厅里,大家沉浸在斑斓的色彩世界,这些来自海岛的艺术品,让人看到张扬自乡土的活力与现代性。
6月26日下午,“溯源与承流:舟山渔民画艺术1983-2024文献与作品展(zuòpǐnzhǎn)”在(zài)浙江展览馆开幕。展览以时间为序,梳理了(le)自1983年以来,舟山渔民画发展的四个阶段,并展示了各(gè)阶段的经典代表作。
20世纪50年代,由广大农民作为创作主体的“农民画(nóngmínhuà)”出现,是广大基层群众用特有(tèyǒu)的农民画语言来反映(fǎnyìng)现实生活(xiànshíshēnghuó)、表现新时代、新风尚的一种艺术形式。舟山渔民画正是农民画的一种,被誉为浙东版图上的海上艺术明珠。
20世纪80年代,全国涌现出了许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(de)农民画乡,舟山的渔民画就在这时的农民画运动(yùndòng)高潮之中诞生了。
舟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杨亚儿回顾,40多年前,舟山渔民画生根发芽,从描绘渔家生活的(de)速写开始,逐渐丰富,记录着舟山的渔家生活、乡村变迁(biànqiān)和(hé)社会(shèhuì)繁荣。夸张的造型和绚烂的色彩,洋溢着来自海洋的激情。
开幕式现场(摄/刘玉涵(liúyùhán))
展厅之中,观众们都被这种“海洋激情”所吸引,纷纷感叹:“他们的用色(yòngsè)太大胆了(le)。”但是这些丰富绚烂的色彩组合在一起,又(yòu)分外和谐,能够让人联想到奢侈品牌的丝巾,且丝毫不逊色。
1987年,嵊泗渔民画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,当时亲临现场的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现代(xiàndài)美术馆馆长马尔旦就大为赞赏,表示这是他(tā)此次中国(zhōngguó)之行所见到的最满意的作品。
舟山渔民(yúmín)画的(de)艺术语言具有独特的创造性,民间民俗、渔岛生活是渔民画的题材源泉。舟山渔民画的创作者从生活出发,将个体(gètǐ)、时代与(yǔ)海洋文化融为一体,呈现了新时代渔岛生活的变迁以及人与海洋和谐相处的想象。
在语言表现上,渔民画借鉴和(hé)传承了东西方民间艺术中的年画、布堆画、剪纸等各种艺术手法;在造型上,以中国传统艺术造型手法——平面的意象造型来表现对象。画家在和大海的交流中,提炼出海洋(hǎiyáng)色彩语系,海洋蓝(lán)、太阳红,奏响地域特色鲜明(xiānmíng)的海洋赞歌。
“舟山渔民画是乡土艺术的奇葩。”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(fù)主席兼秘书长王敏杰指出,这些独特的造型和(hé)色彩(sècǎi),表达了人民和大地之间深刻的关联。
展厅现场(xiànchǎng)(摄/刘玉涵)
嵊泗岛的(de)(de)采风给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主任王雪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他特意将一幅描绘“海神”的渔民画(huà)带回了自己的办公室。“渔民画在(zài)农民画群体中独树一帜,表现了中国民间绘画的现代性。”他强调(qiángdiào),渔民画是以人民性为中心的创作,渔民画的发展代表了农民画事业的蓬勃发展。
同时,王雪峰关心渔民画的(de)可持续性,思考农民画为(wèi)乡村建设、经济建设赋能的可能性。
“舟山(zhōushān)渔民画是当代民间艺术史上的现象级(jí)的存在,它的发展经验和艺术价值值得更多的人去关注(guānzhù)和学习。展望未来,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国家战略践行中(zhōng),相信在浙江、在舟山各级部门、各级资源的多方支持下,舟山渔民画将大有作为!”
第一阶段(dìyījiēduàn) 1983 诞生
朱松祥(zhūsōngxiáng)《大网头》62X155cm 1983年
戴君芬《绿岛》125X115cm 1983年(nián)
第二阶段 1984-1999 稳固、成熟(chéngshú)
董凯云《海姑娘》123X156cm 1987年(nián)
俞慧娣(yúhuìdì)《摇橹歌》118X168cm 1987年
姜声慧《梳妆(shūzhuāng)》 1988年
第三阶段(dìsānjiēduàn) 2000-2016 发展:产业化阶段
梁银娣(liángyíndì)《海岛石屋》58X58cm 2002年
宋敏芳 《中国(zhōngguó)旗袍》65X70cm 2009年
徐重芳(xúzhòngfāng)《渔家乐之二》114X66cm 2012年
第四阶段 2017至今(zhìjīn) 发展:乡村振兴阶段
郑红飞(zhènghóngfēi)《渔之歌》200x200cm 2019年
朱国安《船坞(chuánwù)》65x67cm 2020年
包凤佴《海潮涌(cháoyǒng)绿电生》112x123cm 2024年
俞舟波(yúzhōubō)《金色年华》180x182 2024年
王玲玲《休闲(xiūxián)的午后》65x68cm 2025年









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